某医院放射检查室外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图自网络)
青岛新闻网3月25日讯 近日,有网友向本网爆料称,自己陪同家属到某医院做放射检查时,在诊查室里看到墙上张贴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但医生并未给患者及其本人穿戴任何防护用具。做CT、胸透等放射检查的患者及陪同家属是否需要相应防护?X射线检查到底有什么风险?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是否有相关规定?对于网友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网记者进行了独家调查。
放射检查要不要穿防护服?
记者查阅国家卫计委官网公示的《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放射检查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
对于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国家卫生部门也有详细规定。其中,放射诊断学用X射线和CT体层扫描两项放射检查,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
根据规定,只要可行,就要酌情为辐射敏感器官(例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适当的屏蔽。
随后,记者先后咨询青岛市立医院、青岛阜外医院等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关于放射检查是否需要防护等相关问题,多家医院几乎给出了一致的答复。按照国家规定,此类检查需要为患者及陪同家属做相应遮挡等防护,但现实是每天放射性检查患者很多,这项要求在几乎所有医院里都难以实现。某医院放射科主任表示:“每台CT机都配备一副铅衣,检查前,医生会让陪同患者做CT的家属穿好铅衣。但患者基本从不遮挡。”
不做防护,对患者是否有危害?
记者咨询多家医院放射科专家,专家认为,不少人之所以会害怕,是对医用的X射线认识不够。CT有电离辐射,扫描一次都不会超过规定剂量,最多的项目是做血管成像,但一次的剂量也在年接受剂量的范围内。CT机多数能直观显示每次剂量值,不会超过规定的可接受剂量。由于设备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辐射剂量和以前相比已经大大降低,基本不用担心它的危害性。
根据国家卫计委官网上公示的《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诊疗程序中,患者防护最优化的基本目标是使利益最大程度地超过危害。由于患者受到有意安排的辐射照射,防护最优化可能是复杂的而且并不一定意味着要降低患者所受剂量,因为应该最优先考虑在诊断性照射中获得可靠的诊断信息和在治疗性照射中达到治疗效果。
某医院放射科专家告诉记者:“防护最优化,举例来说,做胸透时应用铅板将患者甲状腺保护起来。但是胸透会照射到颈部中下位置,要确保完整的诊断信息,甲状腺就要暴露在外面。同样的,CT做头部检查时,甲状腺也没法得到有效保护。”
孕妇和儿童可以做放射检查吗?
辐射照得越多,对身体的伤害越大。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会引起人体细胞离子化,引起细胞突变而致癌。根据规定,除非在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要求,对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进行会引起起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否则要尽量避免;对有生育能力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应十分慎重,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的剂量最小。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射线有可能对敏感器官造成发育损伤。《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中规定,“对婴、幼、儿童、青少年的体检不应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专家提醒25岁以下人群,尤其是儿童,应尽量少拍X光,远离X射线。
患者做放射检查,家人受影响吗?
“我本人做了放射性检查,对我的家人或亲密接触者是否会有影响?”这也是不少网友关心的问题。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般来说,医学检查中的辐射有两类:一类是放射影像中的辐射,比如拍X光片、做CT,这种辐射具有方向性和可控性,辐射剂量相当小。另一类是核医学检查中的辐射,它不具有方向性,而且会相当时间持续存在,但采取措施后具有可控性。一般接受核医学检查后,人体内往往会存留放射性核素,如果不加以防护,会对周围接触的人群可能造成辐射伤害。
不过,现在这种检查采用的核素辐射距离很短、剂量低,而且作用时间短,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小。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短时间内还是尽量避免家人近距离亲密接触。
放射检查多久做一次是安全的?
过于频繁、长期的X射线检查应尽量避免。国家卫计委有明确规定,在健康检查中应严格控制放射检查频次和受照剂量,一般每人每年在健康体检中应用放射检查技术不超过1次。需要说明的是,特殊疾病人群检查次数遵循医嘱。
青岛新闻网记者提醒广大市民,根据《放射工作人员与受检者防护制度》,任何受检患者有权要求进行放射防护,放射科备有铅防护用品,患者可以无条件提出使用。患者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检查及要求有疑义和不理解时,有权当时提出疑问,并要求得到解答。(青岛新闻网记者)